國內首個“腦血管病智能診療創新中心”成立;產線首臺高端國產PET/CT產品下線......近日,北京經開區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再添新動能。
“腦血管病智能診療創新中心”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聯合北京經開區企業強聯智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聯智創”),依托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陳益強團隊、清華大學自動化系馮建江團隊、北工大生命科學院高斌團隊和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生物醫學中心蔡云鵬團隊共同成立。
根據強聯智創創始人兼董事長秦嵐介紹:“‘腦血管病智能診療創新中心’主要做三件事:第一是孵化、第二是轉化、第三是商業化。”目前,強聯智創的技術儲備覆蓋了腦血管病的十幾個細分病種,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產品UGuard?顱內動脈瘤手術計劃軟件已于去年10月正式斬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醫療器械三類注冊證。今年2月,UGuard? Plus MPV智能斑塊分析核磁診斷系統也正式獲批糖心vlog官網。多個核心產品密集獲批,也注定了今年將是其商業化的重要一年。
與此同時,北京經開區企業通用電氣醫療(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E醫療中國”)也在近日與北京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明確擴大在京投入、培育產業生態、深化醫療合作、優化人才環境等四大合作領域,并舉行GE醫療北京影像設備制造基地分子影像產線首臺高端國產PET/CT(正電子發射斷層及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成像系統)產品下線儀式。“作為GE醫療中國在北京影像設備制造基地全新拓展的高端醫療影像設備產線,核醫學分子影像設備系列產線的正式運營,是我們看好中國發展、快速響應中國市場需求和醫院病患需求的實際行動之一。”GE醫療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軼昊表示。
在企業創新突破不斷的同時,北京經開區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的產業化發展同樣亮眼。據了解,經過長期的培育與積累,北京經開區聚集了各類生物醫藥產企業3500余家,其中包括拜耳、賽諾菲、GE、瓦里安、阿斯利康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上市企業22家,居全市首位。初步形成規模集聚、體系健全的全產業鏈發展生態,產業規模占全市生物醫藥產業比重連續多年超40%。“今年以來,我們發布了打造全球‘新藥智造’產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以及促進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1+2政策體系,從聚焦創新、引優培強、空間聚集、優化生態等方面,為醫藥產業提供政策、資金、資源等全方位服務保障,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優渥土壤。”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
下一步,北京經開區將繼續圍繞“三年行動計劃”,聚焦創新生態營造、產業規模培育、空間規劃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更上一個臺階,打造北京經開區生物醫藥產業新的增長極。
編輯:陳麗君
糖心vlog入口 糖心vlog在線觀看 糖心v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