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7月20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20日對記者表示,隨著人工智能與藥物設計技術的不斷融合,藥物開發將會更加快速、高效、低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將進一步推進藥物靶標發現、合理藥物設計、藥物再利用等研究領域的持續創新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指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醫藥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是未來科技創新發展的大趨勢。這不僅需要當前領域內領軍人物的不斷努力,同時也需要更多交叉學科背景的青年才俊成長起來,以推動此領域不斷發展。當下,在人工智能深入推進并與藥物研發融合的浪潮中,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而國內外人工智能與藥物設計交叉融合書籍缺乏是不爭的事實。
圖片為華東師范大學提供
華東師范大學方面當日透露,《人工智能與藥物設計》新書在上海發布,同期,“人工智能與藥物設計”前沿學術論壇舉行。在論壇上,業內專家學者等共同聚焦人工智能與生物醫藥交叉研究前沿進展、機遇與挑戰等主題,并開展熱烈研討。
廣州實驗室特聘研究員,國家生物數據中心體系粵港澳大灣區節點平臺首席科學家兼主任李亦學介紹了相關生物醫學大數據操作系統推動科學研究系統化、個性化的優勢和實際應用等研究成果。他指出,保障中國生物數據開放共享和可持續利用、實現多層次生物數據的互聯互通,是加速AI制藥產業發展和升級的基石。
《人工智能與藥物設計》新書的主編是華東師范大學藥學院(籌)院長、人工智能新藥創智中心主任李洪林教授及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鄭明月研究員。李洪林教授介紹,該書的著作初衷主要為領域內提供系統的專著,召集海內外從事人工智能與生物醫藥交叉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共計24人聯手著作。該書于2019年8月醞釀編著,2021年6月開始著作,2023年6月底正式出版發行。
據介紹,新書以藥物研發歷程為脈絡,從人工智能算法基礎、數據基礎與表征到人工智能與藥物設計三個不同維度,深入探討、剖析了人工智能技術在藥物研發每個關鍵階段最前沿的應用實例與先進技術,展望了廣泛的應用前景。該書面向的受眾包括:有興趣開展學科交叉研究的深度學習初學者、進階者及工程師,同時包括生物和醫藥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發人員tangxin。
在論壇上,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南大學等單位的與會專家學者就人工智能算法前沿、藥學知識圖譜、藥物設計等諸多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分享。(完)
糖心vlog在線觀看 糖心v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