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2023CBP中國生物農業推進大會上,以“全球視野下,中國生物農業的創變之路”為主題,政府部門代表、跨國企業代表、國內化肥企業代表以及經銷商、平臺商代表共同探討,就中國生物農業的發展進行展望,并積極建言獻策。他們表示,生物技術是全球農業新一輪創新和競爭高地,中國的步伐正在加速。生物技術對于農資行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生物類產品的推廣,力求簡單、有效是最行之有效的路徑。
01
國內生物農業正在快速崛起
“雖然歐美等發達國家在生物農業領域發展超前,但是他們走過的路程我們也正在經歷,甚至具有趕超他們的趨勢。”諾穩薩集團中國區經理陳建指出,19世紀50~70年代歐洲等發達國家也處于化學農業的時代,一些化學產品用量甚至比我國用量更大。但正是因為他們看到了過量應用化學產品對農業生產及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弊端,也加之經濟的快速發展,讓人們對食品健康及人體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強,促進歐美發達國家對醫藥、化工、農藥等產品的監管力度日益趨緊。
諾穩薩集團中國區經理陳建
據悉,當前,歐美等發達國家非常重視有機生產,各項監管標準都非常嚴格,尤其是對于其中的投入品的把關。陳建表示,發達國家生物農業的發展歷程對我國是具有借鑒意義的,等待我國越來越多人對于生物農業、有機農業等認識越來越深入,需求越來越強烈,這個驅動力就會促使我國農業的進一步轉型升級。“當前,我已經看到了,這個未來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朗,尤其是本次大會也在全行業內發出了更響亮的號召,相信未來生物農業一定會大有可為。”陳建說道。
臨沂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站站長、三級研究員徐德坤也強調,雖然我國生物農業起步較晚,但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他指出,發展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等產品是保證植物健康的重要一環。
臨沂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站站長、三級研究員徐德坤
當前,在植保方面,國家大力倡導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包括利用生態控制,大力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加強理化誘控,以及進行合理科學用藥等,我們會發現,在促進農業的綠色發展過程中,生物類產品已經不可或缺。“從我們長期的一線推廣工作中可以看到,當前我國對于生物技術的研究更加重視,水平快速提升。生物類產品在一線的應用普及也在日益加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內生物農業的發展一定會趕超歐美等發達國家水平。”徐德坤說道。
02
農資行業轉型需要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對于化肥行業轉型升級有三方面意義。”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農化部部長趙洪濤指出,一是生物技術為化肥行業創新升級開辟了新賽道,近年來在國家減肥增效旗幟引領下,腐植酸、海藻酸、聚谷氨酸等生物刺激素及制劑在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化肥行業掀起了新一輪產品創新的熱潮。二是生物技術為耕地質量保護奠定了重要基礎。化肥為解決國人吃飯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因為利用率低下,給耕地帶來一定程度的損傷。生物技術從提高肥料利用率、構建土壤團粒結構、平衡酸堿、生物防治等方面入手,達到修復保護土壤的功效。三是生物技術為農業提質增產提供了支撐。隨著農產品消費升級,打造品質農業迫在眉睫。生物技術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作物生根、拔節、展葉、膨大、著色,克服外在環境脅迫,達到產量與品質提升。
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農化部部長趙洪濤
據悉,生物技術為三寧公司的產品創新和推廣發揮了重大推動作用。趙洪濤表示,近幾年,三寧公司針對生物增效劑進行了全面的篩選,找到了復合型的生物增效劑,在現有金鈦能產品做了全面應用。依托金鈦能高端功能性肥料,9年來,三寧公司建立對比示范田20萬余畝,取代進口肥100余萬噸,應用面積2000余萬畝,按照國產肥比同等規格的進口肥低1000元/噸計,累計為農民減負10余億元。
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微生物肥料專家竇茂竹表示,在化學肥料方面,未來的發展會慢慢趨于低養分化。低養分意味著高利用率,像有機無機、復合微生物肥料在未來是企業研發的方向,將更加適應中國市場。
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微生物肥料專家竇茂竹
據了解,目前施可豐在生物肥料方面的布局非常全面。“但就目前國內看,圍繞微生物有效性研究和針對性研究,找到可抑制有害菌的微生物,達到以菌治菌、以菌養地的效果,還有漫長的發展之路要走。”竇茂竹表示,這條路不是由一兩個企業就可以實現的,需要形成相對完整的微生物圖譜和數據庫,更需要科研和生產企業的聯合,將可靠的科研數據整合,找到有效、有針對性的菌種。在推廣上,也更需要諸多方面形成合力,一起推進生物農業的發展。
03
簡單有效是生物產品推廣關鍵
“在推廣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藥方面主要的困難在于產品的選擇。面對琳瑯滿目的產品,如何把產品和企業理念相結合,并能夠在當地進行長效地推廣,使其具有持效性和延續性是比較困難的。”江蘇萬村愛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宏巖如是說。
江蘇萬村愛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宏巖
在長期的實踐推廣中,呂宏巖總結了6字方針,即簡單、有效、替代。具體來看,“簡單”就是不管產品好與壞,其使用方法不要過于復雜,使用方法越簡單,推廣起來越容易。因為生物類產品主要用于經濟作物,經濟作物本身人工就貴,如果再加上復雜的使用方法,種植戶就不會選擇。“有效”就是產品必須要有效果。在做生物類產品時,萬村愛農從來不做空白對照,都是選擇幾家企業一起做對照,最終誰家的效果好就賣誰家。“替代”就是產品要有替代性。如果一款產品還必須要與別的元素混合用,那這款產品就不會作為首選。
秉承著這三點來,萬村愛農在生物類產品的推廣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未來,我們將繼續利用這6字方針,來推廣生物類產品。”呂宏巖說道。
“現在的農資市場,做1個億的化肥容易,但做200萬元的菌劑卻很難。”陜西富鉀農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堃在分享時這樣表示。
陜西富鉀農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堃
陜西富鉀從2015年開始推廣菌劑,起初由于團隊不具備菌劑的銷售能力而遇到障礙。“近幾年我的認知在轉變,我還是認為生物類產品始終是大有可為的。但做這項工作最重要的是能真正幫助種植戶解決農業根本問題,讓種植戶增加收益。”趙堃說道。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廣微生物類產品?趙堃提出了兩點:一是生產企業要把產品真正做到“傻瓜式”,二是要將自身的服務商和經銷商培訓好。他進一步解釋道:“企業必須要保證這些產品使用方便,并且能夠真正解決種植中遇到的問題,而不是主打營銷概念。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經銷商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把好的產品賣好,占領主流市場。”
本次對話由《農資導報》副總編輯吳俊生主持
.......................
來源:農資導報
編輯:陳瓊
作者:導報團隊
審核:翟怡婷
監制:吳俊生糖心vlog入口
糖心vlog入口 糖心vlog在線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