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虹橋國際健康科技創新論壇舉行。 復星醫藥供圖
(第五屆進博會)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專家:創新驅動+融入全球產業鏈糖心vlog
中新網上海11月7日電 (記者 陳靜)7日正在此間舉行的第五屆進博會上,生物醫藥創新成為各界關注的話題。記者7日了解到,中國醫藥創新領域過去的十年,中國新藥研發由“仿”到“創”,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聚焦患者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創新主體的能力在迅速升級,中國新藥研發和上市的速度也在加快,創新藥變得更加可及、可以負擔。
據悉,在第五屆進博會的平行配套活動——以“聚創新突破筑健康未來”為主題的第五屆虹橋國際健康科技創新論壇上,來自政府、產業、臨床和科研機構和投資界代表,來自國內外專家代表齊聚一堂,匯聚全球醫療科技創新智慧,共同探討如何以國際合作推動健康科技創新,共同應對重點疾病和公共衛生領域的挑戰。
國家衛生健康委財務司司長何錦國指出,醫學創新要堅持開放共享、互利共贏。他希望積極用好進博會平臺,將創新、前沿、適宜的產品和技術“引進來”;同時,也希望民族品牌企業努力“走出去”,以全球視野持續謀劃和加強國際產學研用合作。
據了解,隨著國家加大對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的支持,中國制藥企業已經成為全球生物醫藥創新的一股新力量、新動能。“國際合作是促進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助推器,開展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合作,對促進健康領域交流合作及醫學科研創新成果轉化有重要意義糖心vlog官網。”上海市生物醫藥技術研究院院長、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會長傅大煦認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要想取得長久持續的發展,真正實現基礎研究從“0”到“1”的突破,必須以創新作為驅動因素,與國際接軌,不斷引入新技術,同時要加強產學研合作,逐步融入全球創新鏈、產業鏈,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
對此,復星國際首席執行官陳啟宇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說,中國的醫藥市場雖然目前已排名全球第二,但是在創新藥領域,中國占比還比較小。過去的兩年,本土創新正在呈現蓬勃發展勢頭。這位業界人士直言:中國生物醫藥創新僅靠中國市場不夠,必須要考慮研發布局全球化。“中國市場已經是生物醫藥企業優質創業地和創新孵化地、但是不應該是我們的終點。應該積極去尋求全球合作伙伴,融入全球合作的體系。”
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對記者說,中國的醫藥創新現在已經進入到2.0階段:從過去沒有創新到有創新,但是更多停留在me too的階段,如今,中國已經過了這個階段。“我們更強調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醫藥創新,也就是說要關注的是解決臨床的疾病,而不是更正已上市的藥品。”他指出,“從訂正藥到訂正病,真正做到first-in-class,我們面臨的路很長。”宋瑞霖希望發揮制度優勢,讓央企、國資成為創新的巨大推動力。
當下,生物醫藥已經成為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作為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的策源地,上海培育出具有創新實力強、研發機構集中、新藥創制成果豐富的產業集群。傅大煦指出,經過多年的扶持,上海在提升生物醫藥創新策源能力、吸引優秀人才,營造良好的生態創新環境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生物醫藥創新成果也不斷涌現糖心vlog在線觀看。百華協會主席、冠科美博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余國良認為,應該在關注怎樣把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學技術能夠引入中國的同時,又幫助本土創新項目推到國際舞臺。傅大煦說:“進博會是良好契機,通過邀請國際領先的醫藥企業、創新團隊來交流合作,將加速創新產品在上海落地,促進中國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
第五屆虹橋國際健康科技創新論壇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主辦,得到了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支持。(完)
糖心vlog入口 tang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