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视频大全_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_voyeur洗浴室_www.caoliu.com_免费观看一级欧美大片黑硬粗

糖心vlog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發布:2024-10-13 19:32:04 瀏覽: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1)

10月25日-31日,第十六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6)在青島自貿片區·中德生態園舉行。

在《組學與全球生物產業:從科學發現到產業發展》主題板塊,華大集團CEO尹燁就“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發表主題演講。

以下為演講內容(略有刪改):

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尹燁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2)

我們先說技術,因為所有的產業都是從技術驅動。

所謂技術,就是過去異想天開,今天勉為其難,未來習以為常。某種程度上說,技術的迭代和演進,從IT到BT都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到今天為止,尤其是在過去一個世紀,讓人類壽命可以大幅度提升,根本原因在于走進舞臺中央的現代生物技術。

據不完全的統計,生物技術領域2020年收入高達5,258億美元,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為9.1%糖心vlog。要知道很多時候全世界的GDP增長率也就1.2%,所以生物技術將毫無意外地成為撐起21世紀經濟恢復的浪潮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3)

首先我們要致敬“地球之王”。誰是地球上的王?這個問題我答了很多遍。

微生物。

不僅僅是病毒,也不僅僅是細菌,而是所有的微生物群落,以一個星球化的方式,一起營造著我們人類的生境。它不僅僅是為人類營造了生境,更重要的是也像守護神一樣地提醒我們,應該更多的去敬畏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

這次的新冠疫情,給人類的教訓已經足夠多了。

人類是個極其好斗的物種,有史以來有記錄的戰爭不可勝數,然而據歷史和醫學專家估計,和死于微生物和寄生蟲感染的人數相比,死于人類之間自相殘殺的人數至少低一個數量級。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4)

糖心vlog官網

談到微生物,從這里面可以看到一個產業,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生物技術——釀酒。我稱之為“眾神之禮”,這也是生物技術。這些產業已經歷經了數千年,今天我們討論“酒”,不僅僅只是一種飲料,它已經變成一種特定文化的載體,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地去融入新一些新的科技去為之賦能。

釀酒產業是非常龐大的產業,并沒有算進剛剛說的5,258億美元當中。全世界的人們一年能喝多少酒呢?據統計,2020年釀酒產業規模達14,971億美元,中國的GDP大約是100萬億,可想而知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釀酒產業未來5年的復合增長率大概有2%,其中啤酒占據行業產值的46%,白酒等蒸餾酒大概占到24%。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5)

微生物除了會幫我們釀酒,也能帶來千古不滅的傳染病。

比如說近年來的SARS、埃博拉、禽流感、MERS、寨卡、新冠……在這個過程中,就一定會催生出人類“防守”的過程,再從被動到主動,于是疫苗便誕生了。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6)

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從不足30歲提升到今天接近70歲,核心的“頭號利器”是因為人類在一定范圍內控制住了烈性傳染病,疫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武器”

從北宋開始“種痘”防治天花的民間疫苗,到今天的現代疫苗,疫苗技術問世已有百多年。從19世紀80年代巴斯德開始研制疫苗,再到今天mRNA疫苗的問世,我們可以看到疫苗技術一直持續迭代并走在最前沿。

2021年預計疫苗行業的產值會達到1,300億美元,這其中有非常大的貢獻是來自于新冠疫苗的應用,大約有950億美元。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7)

人類還有個很重大的發現——抗生素,這是人類和細菌之間的一場博弈。當然到今天為止,我認為人類還處于下風。

弗萊明在1928年無意間發現放線菌可以分泌抑菌的化合物,進而發明了抗生素,改變了人類和細菌博弈的力量對比。

當人類掌握了青霉素、鏈霉素、土霉素、紅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的生產和使用之后,我們一度認為人類大獲全勝,但是隨著多重耐藥菌的不斷出現,人類慢慢地開始覺得束手無策了。如果今天人類還在單一地想通過抗生素去面對細菌的時候,我們更擔心的是,在抗生素的道路上,人類是不是走的太過了……糖心vlog入口

比如說現在把抗生素大量地用在養殖業、畜牧業,我們甚至能從水中檢測到氯霉素,這都是濫用抗生素的一個表現。

雖然人類曾經對天花、脊髓灰質炎等幾種病毒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戰勝過任何一種細菌。

未來我們如何跟細菌更好地相處,如何通過現代生物技術去抗感染、去保護人類,這會是下一個大的話題。

在今天的抗生素領域,2020年收入大概是467億美元,未來5年的復合增長率是4.5%。其中,細胞壁合成抑制劑,也就是β-內酰胺類抗生素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大概有52.1%的市場份額。我們雖然發現了上萬的抗生素,但真正可以被人類所使用的只有不到100種,大多數因為副作用太大,而退出歷史舞臺。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8)

近幾年大家討論更多的是“魔力子彈”,一種小分子靶向藥物,精準地去“殺敵”。比如說大家所熟知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像我們針對EGFR的一系列的易瑞沙等等,這些藥物是目前腫瘤治療的一個關鍵。

這些技術照進現實后,使得我們面對以惡性腫瘤為代表的復雜疾病不再束手束腳,使得“傷敵一千,自損兩千”的悲哀療法逐步得到解脫。

小分子靶向藥物整體的產業規模在2020年收入達到了650億美元,未來5年的復合增長率大概在12%。其中,美國市場貢獻超過一半以上的份額。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9)

還有另一種生物制劑,它是一種精確制導的“生物導彈”,利用親和免疫原理,效仿人體的B細胞、T細胞提供源源不斷的“自動跟蹤魔箭”

從最開始的多抗到單抗,從鼠源到嵌合再到人源,從單靶到多靶,從短期到長效,從孤軍奮戰到聯合作戰,它讓人類面對復雜疾病的治療愈發從容而精準。抗體藥物不僅僅應用于腫瘤,還應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復雜慢病。

2020年,抗體藥物收入達到1466億美元,未來5年的復合增長率是10%,有非常大的潛力。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10)

細胞的事情還得要細胞去解決。

在19世紀,施萊登和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隨后德國病理學家魏爾肖提出“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今天我們也明白,要去解決細胞的問題,還得由一個細胞去解決,這其實就是PD-1、CAR-T、新抗原等免疫治療技術。

今天突飛猛進的免疫治療技術讓我們見證了很多治療奇跡的發生。比如最近刷屏的120萬元一針的抗癌藥,它在治療一些像淋巴瘤或者血液腫瘤等癌癥當中,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當前最核心問題還是價格太貴,未來如何讓成本下降,讓技術普惠,這是免疫治療所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免疫治療領域2020年收入達856億美元,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大概為14%。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11)

今天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還有,干細胞到底有沒有用?

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藥監局把干細胞當做藥品使其獲批上市,更多的是把它當成一種醫學技術,或者是臨床的應用技術,或者是臨床早期的研究在使用。

當然,干細胞能夠解決一些匪夷所思的醫學問題,但它的核心問題是,我們還搞不清楚它對什么樣的病有效,對什么樣的病無效,這里面還是一個“黑箱”,而不是“白箱”。

但整體來講,一粒細胞就可以看世界。這個可以修復生命建筑的基本結構所蘊含的信息,是34億年生命演化的奇跡。我們正在尋找讓它恢復72變的方法,把球重新推回到沃丁頓的山頂。讓細胞恢復到沒有分化前的原始狀態,這是現在科學家孜孜不倦想做的一個事情。

干細胞治療領域整體的產業規模目前年收入還只有99億美元,但未來的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0%,算是增速比較高的產業。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12)

說到這里,我不得不提到試管嬰兒技術,我們稱之為“數字化時代的送子觀音”。熟知歷史的人可能會對這個技術非常唏噓。就像我剛才講的,技術就是過去異想天開,今天勉為其難,未來習以為常。試管嬰兒技術就是這樣。

1978年,愛德華茲幫助第一例試管嬰兒出生,他被罵成“惡魔”。到了2010年,300多萬個孩子因這項技術而出生,包括他幫忙誕生的第一例女嬰也順利成為人母,他被授予了諾貝爾獎。從異想天開到習以為常,所謂技術,大抵如此。

所以對于新技術,我們要“讓子彈飛一會兒”,才知道這個技術從長期來看對人類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

在IVF領域, 2020年收入達到149億美元,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會達到9.3%。

中國如今正在鼓勵“三孩”政策,與此同時全世界男性的精子質量還在持續下降,所以我相信未來這個市場還會更大。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13)

最后要說到我們最熟悉的一個領域——基因即因。根據生命中心法則,所有事情都要從基因開始做,這就是大放異彩的基因組學技術。

基因領域注定成為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之王。圍繞基因組技術的一系列突破,使得人類在破譯生命密碼的終極工作看到了星辰大海。

今年是人類基因組圖譜草圖發表20周年,是非常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年。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的結構;1971年,吳瑞成功創建引物延伸法并進行DNA測序;1977年,桑格發明DNA雙脫氧鏈終止法測序;1986年,Leroy E.Hood開發第一臺半自動化測序儀;1999年,華大基因代表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到今天,測序技術已突飛猛進。

1999年,由于華大幾位創始人的努力,中國獲準加入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并承擔其中1%的工作,一直到2015年,華大開始逐一發布了從BGISEQ-500到DNBSEQ-T7等多款自主研發的高通量基因測序儀,使得今天市場上的玩家更多了,大家有了更多的選擇,也使得測序這一個舊時王謝的堂前燕,已經可以飛到尋常的實驗室。

基因組學技術領域2020年產業規模達213億美金,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5.4%,這就是這個行業未來的潛力。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14)

如果生命是一門語言,當你開始能“讀”的時候,你就一定會想著怎么去“改”,怎么去“創”。談到“改”的問題,我們不免會談到基因編輯和基因治療。關于這方面的技術科學家們如履薄冰,因為其中涉及到技術問題、倫理問題、宗教問題、文化問題、法律問題等等,所以這是一個否定之否定,螺旋式的發展之路。

我認為對我們啟發最大的還是CRISPR技術的發現,這是一個以自然為師的最好范例。人類苦苦追求的在基因組內的精準“查找替換”,竟然在古菌中找到了答案。

在基因編輯領域,2020年收入只有48億美金,但是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會達到23%。自去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CRISPR Cas9基因編輯技術后,這意味著人類在讀懂生命密碼后,就一定會開始“改”“寫”“創”。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15)

為什么說“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因為我們能看到的是,人類已經慢慢打破了從無機到有機的界限,我們即將來到合成生物學的美麗新世界

在今天,我們想要某種特定的化學物質,就沒有必要用傳統的方法去收取。比如青蒿素、辣椒素、番茄紅素、白藜蘆醇……我們可以通過合成生物學,把相關基因轉嫁到可以為人類高效生產的載體,比如大腸桿菌、昆蟲細胞或者是哺乳動物細胞等等。還有DNA存儲,未來我們有可能通過有機碳的存儲來顛覆今天無機硅的存儲

如果說生命是一門語言,那一定會經歷從“讀”到“寫”,從“改”到“創”。合成生物學如今的發展,已經到了爆發的前期,正如活字印刷的發明到古騰堡印刷機的普及,大有可為,不可限量。

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產業規模2020年收入大概是110億美元,這里不包括傳統的合成,特指與基因相關的合成。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4%

已知圈越大,未知圈更大。不管技術多先進,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就會更多。

任何技術,包括生命科學,都不能解決人類的所有問題。我們更不能唯技術論,而忽略了道德、倫理、宗教、文化和法律。

有的時候人類所需要的安慰,無法通過單一的技術去解決,所以沒有科技的人文可能是愚昧的,但是沒有人文的科技一定是危險的

不管我們怎么做,都要銘記人性之本。我們在發展技術的時候要明白,人類只不過是在地球在萬萬千年物種當中非常渺小的存在。我們要銘記人性之本,才能夠在這個藍色星球上走得更遠。

地球卻可以沒有人類,但是人類卻不能沒有地球。

華大集團CEO尹燁:全球生物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圖16)

認知生命科學,重點是認知什么?

探索自然的宏偉,進而感受到人類的卑微。然后你就會了解造物的神奇,認知眾生的平等。最后會產生一種悲天憫人的共情,超脫生死的達觀。

人類歸根結底是以一個種群的方式在宇宙中連續。我反對任何個體的永生,但我希望人類的文化可以長久地在這個宇宙空間中,以不可磨滅、不可逆的方式廣為流傳,即使有一天我們終究會不在這個星球上。


tangxin